今年上海市发布了《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力争用5年时间,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作为扎根上海、辐射全国的商业银行,上海银行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实践,围绕精品银行战略,深入探索科技与业务的融合,为全行业务的转型发展注入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适应转型要求 打造金融科技创新体系
为更好支持金融科技创新,上海银行成立了以行长担任主任委员的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下设创新管理办公室,全面部署金融科技创新规划;并于2019年重塑信息科技研发组织架构,强化信息科技“业务需求把控能力、敏捷交付能力、中台支撑能力、技术研发能力、运营安全能力”等五大能力建设。
在金融科技创新机制上,上海银行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双维度驱动创新,通过设置年度金融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管理规章制度、理顺创新项目快速落地流程等一系列举措,构建金融科技创新包容失败、容错与激励并行的内部创新生态环境。
固本浚源 打造大数据资产体系
为实现大数据资产体系更广泛的应用,上海银行整合行内外数据:底层数据向内对接全行所有业务系统共80余个,全面纳入客户信息、账户信息等数据;向外对接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整合工商、税务、司法、人行征信等外部信息,接入13个合作方共60多个外部数据接口。
基于数据湖中的海量原始信息,该行建立了9个主要数据集市,包括零售业务集市、公司业务集市、风险集市等,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构建营销、风控和监管预警模型,打造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广泛服务于客户征信、营销管理、风险管理、监管合规等领域。
数据赋能 经营风控能力再突破
在客群分析上,上海银行基于大数据提炼客户特征,完成零售客户画像,结合人工智能建模平台,预测客户行为偏好,在存款、理财、信用卡等领域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如定期存款精准营销模型,实现定期存款余额增长122亿,模型价值贡献度达到12%。
在零售信贷上,上海银行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支撑互联网生态下全流程、高并发、大客群、海量交易的线上化零售贷款业务处理体系,相较原系统,同时支撑在线业务处理吞吐能力提升10倍。
在智能风控上,上海银行基于人工智能构建全行全流程智能风控“外脑”,全方位识别企业风险特征,精准量化客户风险水平,敏捷捕捉风险预警信号,构建贯穿贷前、贷中和贷后的智能化风险管控体系。实现预警推送的准确度达到96%,风险信号推送时效平均提早5-6个月。
在监管合规上,上海银行构建信用卡反欺诈防控体系,在线监控发现信用卡交易风险事件884起,拦截风险资金1200多万元。
生物识别 创享至臻用户体验
目前,上海银行生物识别和智能语音技术在柜面各类业务办理等场景中已广泛落地。全行累计有70余万手机银行客户开通了人脸认证识别服务,97万用户开通指纹功能;各渠道调用人脸认证识别服务近3000万余次,调用指纹认证识别服务近3800万余次,柜面高风险业务客户身份比对超过20万次,成功阻止16次高危风险业务的办理。
最新推出的上海银行手机银行6.0版本在登录、转账等场景中应用智能语音技术,实现基于语音和自然语言交互功能,给客户创造轻松愉悦的交互体验。
流程自动化 运营成本显著降低
上海银行通过在众多场景中应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大幅降低人力和运营成本。如信用卡中心约10万客户的风险评级、资料补录工作已完全不需人工操作,借助RPA技术大幅提高了处理准确度和审核效率。客服中心每天要生成大量繁杂的日常管理类报表,比如坐席产能、问题解决效率等,人工处理平均耗时3.5小时,目前已应用RPA技术完全替代人工统计。
此外,在企业开户过程中采用AI 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可自动识别营业执照、证件等影像数据;在事后监督处理中,通过OCR识别原始凭证信息,大量人工操作被机器替代,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智慧运营 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上海银行搭建运维大数据平台,通过建立综合运营管理视图,实现平台应用场景从运维到运营的突破。据悉,该行的运维指标智能故障检测系统大幅提升监控覆盖面及准确度,实现了交易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5秒内对异常交易进行报警,同时实现对全行三大核心系统、企业网银、智能机具处理及手机银行等重要应用系统的日常巡检内容可视化实时展示。
业务运营数字化移动APP是上海银行开发的一款集数据整合、运算比对、全景展示、异常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运营助手”,可实时展现全行各层级运营、交易数据,支撑各级网点人员日常管理行为,实现数据驱动管理的要求。